校友之家

首页

【地球系统科学系列讲座】祁连山中段北部隆升扩展与水系演化

2023-09-14

报告时间:2023年9月17日(周日) 9:30-10:30

报告地点:16  221 会议室

报告人:潘保田 教授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panbt@lzu.edu.cn

报告简介:造山带隆升过程及其与水系演化的关系是当前国际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祁连山作为青藏高原最新隆起部分,构造抬升强烈、水系变化显著,是探讨造山带隆升扩展与水系演化关系的理想地区。基于河西走廊钻孔岩芯沉积记录、活动断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祁连山地貌面分布和沉积物物源示踪研究,获得如下认识。

1. 最近7Ma河西走廊的山前高能沉积体系持续向北推进,指示祁连山中段北部持续抬升,并在~6Ma5 Ma~4 Ma~3 Ma发生多次强烈抬升事件。祁连山断裂体系于~3.0Ma前后向北生长,~1.8 Ma之后河西走廊北部的合黎山开始快速抬升,标志着青藏高原北边界已由祁连山迁移至走廊北山地区。

2. 托来山、走廊南山、榆木山和金塔南山北缘断裂的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特征与运动学研究发现,祁连山边界断裂并不具有明显高出山体内部的水平缩短速率,祁连山地壳缩短分散在一系列断层和褶皱之上。这种变形特征不支持大型构造楔逐步扩展的模式,可能暗示祁连山是软弱下地壳流控制下的整体抬升。

3. 河西走廊钻孔岩芯的物源示踪研究揭示,最近7Ma以来祁连山水系不断向山体内部延伸;地貌和沉积记录表明,现代黑河的中上游水系形成于1.1Ma前;水系演化过程是对山体隆升扩展过程的响应。

报告人简介:潘保田,博士,兰州大学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获甘肃省园丁奖青藏高原优秀青年科技奖甘肃省优秀青年科技奖等。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与地貌演化与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地貌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主任。

主要从事巨水系发育和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野外考察和较精确测年的基础上对黄河的形成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黄河是通过河流袭夺、原内流水系相互串联、经过五个发育阶段于1-2万年前最后定型的观点。通过夷平面、剥蚀面和河流阶地研究,指出青藏高原东北部第三纪期间经历了三期强烈抬升和两次地形夷平,最近一期抬升主要开始于370万年前;提出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气候变化的驱动机放大器。提出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阶地发育受气候变化和构造抬升共同控制。重建了最近7Ma来的祁连山隆升扩展和水系演化历史,提出第四纪祁连山隆升为软弱下地壳流控制下的整体抬升。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课题、国家“973”项目课题、科技部基础性研究专项项目课题等30多项,发表论文30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相关链接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办公网 天津大学教务处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