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设置

天津大学的前身“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即北洋大学)在1895年创办之时,头等学堂(大学本科)设四门专业:工程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上述专业皆为当时中国社会所急需,体现了北洋大学“兴学救国”的创办宗旨,其中矿务学为地学的一个分支。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奠基人黄汲清先生也曾在北洋大学预科学习(1921-1924年),后期所著的《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元》一书首次提出了多旋回构造运动的观点,对亚洲地质构造和地貌研究具有重要贡献。

1946年,北洋大学复校后曾首次成立地质系(隶属北洋大学理学院),由阮维周教授任系主任;1950年,曾在北洋大学矿冶科学习过的我国著名矿物学家与地质教育学家王炳章先生创建了北洋大学地质工程学系(隶属北洋大学工学院),其在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方面造诣极深,早年所著《热河北漂中生代火山岩之研究》,深得我国地球科学事业奠基人章鸿钊先生嘉许。1952年夏,经全国性的院系大调整,原北洋大学地质工程系被并入新建的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前身)。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再无地球科学相关学科。

2015年,为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完善学校学科布局,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经学校九届第39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简称“地科院”。建院之初,地科院努力加快学院和学科的建设,逐步构建形成了多个特色研究方向,包括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环境地理学、地球化学、生态水文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依托这几个研究方向和学科发展现状,获批建设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开始招收“地理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由此迈出了天津大学地学学科建设的坚定步伐;同时,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招收环境科学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2022年,学院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地球系统科学交叉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列表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授予学位

07 理学

地理学 (0705)

 

理学硕士学位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 (077601)

理学硕士学位、理学博士学位

地球系统科学(9903)    理学博士学位 

地理学学科方向与特色

 学科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领域、特色与优势

 地球关键带过程与功能

        研究方向:研究地球关键带结构与关键带物理、化学、生物过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关键带能量和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区域和全球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地球关键带过程的生态功能和服务机理。

        研究特色与优势:以流域为基本地理单元,利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手段,以地球关键带的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多尺度多要素的层圈相互作用及其整体系统行为,系统理解流域乃至全球尺度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全球变化效应。

数据与智慧地理

        研究方向:基于传统地理3S技术,研究发展数据科学与技术,提升地理信息智慧处理和应用能力,服务关键地理综合系统或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

        研究特色与优势:针对地球系统关联性、复杂性、多变性和非线性特点,基于对自然和社会过程耦合机制的理解,构建自然和社会多要素的地理信息系统和系统运行模型。

自然-社会耦合与可持续发展

        研究方向:以敏感脆弱生态系统和城镇化系统为重点,研究自然过程和社会人文过程之间关系及其与区域和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作用;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脆弱性和弹性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机理;研究人类福祉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主要得失权衡;研究社会最有效引导和管理人与环境耦合系统并使其向可持续性过渡的科学途径。

        研究特色与优势:将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融为一体,将社会系统作为地球系统的一子系统,从多时空尺度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探讨生态系统过程,以及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其他社会经济驱动过程对这一关系的影响。


地球系统科学学科方向与特色


 学科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领域、特色与优势

地球系统过程

本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与全球变化,包括:(1)地球圈层演变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过程;(2)人类世水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圈层相互作用及其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效应。

地球系统模拟

本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地球系统观测-分析-建模模拟,包括:(1)地球系统数据获取技术和分析方法(如传统地理信息的遥感和地面等获取技术,数据分析方法有定性比较分析、预测与情景分析、统计技术/回归分析、社交网络分析、指数随机图模型等;另外对人类-自然相互作用系统的观测的内容和技术将是重点之一,这是一个新兴的观测科学研究领域);(2)计算机模拟和集成建模(数据同化和机器学习的新计算工具和方法开发、基于全球观测的地球系统模型、区域高分辨率模型的发展和应用等)。

 地球系统治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社会-生态系统与可持续性,包括:(1)环境-社会-生态耦合动力学,环境过程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服务耦联,物理环境动力学与生物和社会系统制约机制,社会过程变化对生态环境系统结构、功能和服务权衡的影响机理;(2)生态伦理与生态经济,环境-社会耦合机制,人地系统耦合作用与生态系统反馈效应;(3)可持续性科学原理,资源与服务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社会-决策联系,可持续城镇化途径、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以及地球系统治理对策。


相关链接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办公网 天津大学教务处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