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学生工作

山河为卷 步履为锋——沈续文获评2025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5-11-11

沈续文,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2024级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构造地貌学。博士阶段总课程加权成绩位列年级第一,曾担任2024级博士班班长,并入选天津大学研究生文理拨尖创新奖励计划。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Geomorphology》和《GSA Bulletin》发表SCI论文2篇,并在2024年CGU年会、2025年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论坛和2025年Topo Asia国际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上进行口头或展板报告,同时获得CSC资助即将赴德国波茨坦大学Peter van der Beek教授课题组进行为期18个月的博士生联合培养。

野外求真:用脚步探索科学

青藏高原的隆升扩展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热点,高原隆升所引起的气候和地表响应一直是地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在导师刘静教授指导下,沈续文将研究目光聚焦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大型河流发育演化及其与构造-气候耦合效应。执行该课题的首要难题就是艰苦的野外工作。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野外工作充满着挑战:攀爬千米河谷、克服高原反应、背负沉重样品穿越崎岖地形。他认为,每一件岩石样品都是解锁大河发育演化之谜的“时间胶囊”,需要去野外实地采集第一手样品,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力争破解大河发育演化的密码。

科研之道:以兴趣为舟渡学海

沈续文始终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认为,兴趣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索。科研之路充满挑战,从文献阅读、野外考察、室内实验到数据分析、辩证思考与小心求证,每一环节无不需倾注心血、迎难而上。此外,研究者还需将成果铸就成文,以严谨的逻辑讲述一个令人信服的“科研故事”。正是因为对科学探索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支撑他在面对每个挑战中充满热情、砥砺前行。

动静相济:积蓄科研能量

在紧张的科研生活之外,沈续文找到了独特的平衡之道。他不仅是篮球场上的常客,参与学院各项篮球赛事,更培养了跑步这一爱好。2024年至今,跑量已突破1000公里。每当科研遇到瓶颈,他就会换上跑鞋,在操场、湖边甚至野外路途上奔跑,用运动的汗水为身心充电。

同时,他追求全方位成长,积极参与班级及学院组织的各类活动,在服务集体中丰富经历、拓展视野,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挑战,努力跑好这场博士四年马拉松。


相关链接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办公网 天津大学教务处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大学图书馆 国家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