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首页

天津大学召开“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启动暨建设方案咨询研讨会

2021-01-18

2021年1月12日,天津大学组织召开了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站”)启动暨建设方案咨询研讨会,标志着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站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会议邀请了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王克林研究员对该站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证。校长金东寒、天津市科技局总工程师王凤云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副校长元英进主持。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12月28日,由我校牵头建设的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站被科技部列入国家野外站择优建设名单,实现了天津市在国家野外站建设方面“零”的突破。

会上,校长金东寒对参会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表示天津大学地科院一直都在参与中国的地球科学建设和发展。此次获批建设国家野外站必将进一步推动我校地球系统科学基础研究水平。学校将一如既往做好条件保障,与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将该站建成引领全球的滨海地区地球关键带观测研究基地,同时为京津冀滨海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总工程师王风云代表天津市科技局致辞,指出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生态环境领域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申报和建设工作。此次天津大学联合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市气象局、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共同建设的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站获批建设国家野外站将对推动天津及环渤海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天津市科技局一定为国家野外站建设发展做好全方位支持和服务,为环渤海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天津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站站长、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刘丛强对该站建设运行方案进行了详细汇报。他指出,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站是世界上第一个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站,以位于环渤海的天津滨海地区为重点观测研究区,以地球系统科学和关键带科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多圈层、多要素、多尺度系统观测和多学科交叉和综合集成研究,将填补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系统监测研究和国际地球关键带观测网络中滨海地区观测研究的空白,为我国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提升、资源开发、重大工程建设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应用范式。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实施方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和地方的重大要求,定位准确、立足长远,且基础条件、人才队伍、数据开放共享等方案完整、合理,切实可行,建成后将具备长期监测、科学研究、应用示范以及服务地方和国家的能力。专家们特别强调,关键带野外站是国家野外站中的新系列,台站建设要注意和其他关键带国家野外站统筹衔接,并希望能制定出统一的关键带野外站的监测标准体系。

国家野外站面向社会经济和科技战略,依据我国自然条件的地理分布规律布局,通过长期野外定位观测获取科学数据,开展野外科学试验研究,加强科技资源共享,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支撑和条件保障。为更好地推进新时期国家野外站的建设发展,科技部于2019年6月20日发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19-2025)》,以期在优化调整基础上,遴选新建一批国家野外站,至2025年,使国家野外站规模数量保持在一定规模,基本形成覆盖我国主要代表性区域和领域方向的国家野外站布局,提升国家野外站的科学观测和试验研究水平,促进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发挥国家野外站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示范推广、知识传播、服务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优势作用。



相关链接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办公网 天津大学教务处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