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 四 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和强壮体魄;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素质人才所必须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具有较强的自然科学基础;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受到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现代地理学实践能力。掌握自然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应用技能,了解地理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进一步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良好潜质;具备利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独立进行地表地球化学过程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同时能够在相关部门从事全球变化、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灾害监测与管理、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区域发展等与地理科学有关的应用及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毕业要求
(一)品格与通用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品行端正,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合作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
身心健康素质: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坚持体育锻炼,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的相关标准;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挑战与挫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科学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教育学等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了解现代人文社科基础知识,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好的文学艺术修养;关心国内和国际大事,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意识;具有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具有广博的知识面。
(二)思维与能力要求
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广博的地球科学知识面,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效的学习方法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待人谦和,善于与他人合作,具有良好的社交和协调能力;掌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具有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搜集和文献检索能力。
应用知识的能力:掌握自然地理学与资源环境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分析方法与应用技能,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诸如概括地理特征、分析因果关系、图表分析、总结与运用地理规律、正确评价人地关系的能力等,能够提出新思路、新办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语言交际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具备通过野外综合考察、遥感图像判读、实验室操作等获取第一手科学资料和地理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数理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技术,并能够用之进行定量研究;在实验或者野外调查过程中,具备一定的自主设计实验或者开展野外调查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钻研精神和接受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劳动能力及劳动素养:将劳动价值观教育纳入思政课和通识课、将服务性劳动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将创新性劳动与专业课及创新创业创造活动有机融合,通过学年内设集体劳动日、集体劳动周,安排学生定期参加集体劳动,利用学院科研项目多野外调查的优势,加强“野外课堂”等劳动实践锻炼,让日常劳动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将专业实习实践与专业劳动相结合,积极参加志愿劳动。具有较高的创新劳动和实践劳动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热爱劳动、投身劳动,在劳动中淬炼,长才干,得本领,具有较高就业技能
(三)知识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地理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收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综合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获得从事地学科研、教学及管理等领域的各种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工具性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包括绘图、素描、制表、摄影等等。至少要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熟悉文献检索和获取地学新知识及相关学科信息的手段和方法,并能以全球化的视野就地理学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合作、交流。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了解法律基础知识,掌握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具有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管理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
3.自然科学知识:系统地掌握高等数学、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研究设计。
4.专业知识:具有系统厚实的自然地理学基础理论,全面理解和掌握地理科学的方法论,掌握现代地理科学和地理学应用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资源环境科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关键问题。在应用上,具有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宏观视野和综合协调能力,掌握从事自然地理科学研究、资源开发评价、城市与区域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操作等实际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三、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为:理学 地理科学类。
相近专业包括:地理科学(师范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地质学、地球化学、生态学等。
四、核心课程
1.核心课程
地球概论、地理科学概论、表层地球系统科学概论(含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普通地质学、地貌学导论、土壤学与土壤地理学、气候学与气象学、水文学与海洋学、生态地理学、第四纪地质与环境、普通地球化学、环境生态学、有机与生物地球化学概论、环境过程地理学、遥感地学分析、GIS技术及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地理统计与空间分析等。
2.主要野外实习
主要包括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普通地质野外实习、地理学认识实习;地质、水文、气象、环保、生态等部门的生产实习。
3.主要专业实验
普通地质学实验与实践、普通地球化学实验与科研实践、土壤学与土壤地理学实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上机、遥感地学分析上机、GIS技术及应用上机、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上机及地理统计与空间分析上机实践等。
4.科研实践
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科研论文撰写及专利申请,毕业论文等。
五、毕业学分
(一)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六年。毕业最低修读162学分(其中必修142学分+选修20学分),达到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 毕业标准与要求
在学校规定的弹性修业年限内,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及时间教学环节学分,思想品德考核鉴定合格,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修满综合教育学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