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站开放共享
目前,来站进行访问研究的客座人员每年约10余人次,包括英国格拉斯哥大学Susan Waldron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时宗波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米尔沃基分校淡水科学学院郭劳动教授等,以及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水环境与水资源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天津市环境生态院等。利用环渤海国家站进行的研究工作,可选多种模式进行合作,包括成果共享、共同署名等,已召开环渤海地球关键带的研讨会10余次,院内研究人员参加与地球关键带的国内外学术交流30余人次。
2. 科技资源管理
环渤海国家站按照国家野外站观测标准规范以及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对数据按照水、土、气、生要素进行分类管理,按国家野外站规范建设环渤海国家站仪器数据管理平台,包括监测数据实时传输系统,监测数据管理分析系统和监测数据地图可视化系统等,用于台站仪器和数据管理。参照国际地球关键带观测指标,制定了适用于滨海沉积型地球关键带观测指标体系,已在北大港湿地地球关键带观测基地、七里海湿地地球关键带观测基地、官港地球关键带观测试验场等,布设涡度协方差观测系统、标准气象场、浮台监测系统、波文比能量观测系统、土壤水分水势观测系统、地下水监测系统等,用于开展相关指标的监测和分析。
此外,环渤海国家站与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签有数据、样品、仪器等科技资源共享协议,实现了对台站科技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利用,制定了外单位人员在本站研究工作多种模式合作方式,以及成果共享、共同署名等方案。
环渤海国家站仪器数据管理平台界面
3. 管理制度建设
按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管理办法”,环渤海国家站制定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台站工作顺利开展:
(1)修订管理条例,明确了台站的管理组织体系和日常运行管理制度;(2)修订学术委员会学术章程,明确了学术委员会的组织、职责、权利和义务等;(3)修订数据、样地、实验室使用与管理条例,保证数据观测、收集和分析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