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二次有机气溶胶受到全球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了解华北地区二次有机气溶胶,我院硕士研究生王余同学以天津大学为第一单位并作为第一作者在ACS Earth and Space Chemistr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Tracers over Tianjin, North China during Summer to Autumn”的文章,其导师为我院全职外籍教师Chandra Mouli Pavuluri教授,该篇文章研究了华北地区天津市夏秋两季大气PM2.5中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示踪剂,如衍生自异戊二烯,α/β-蒎烯,β-石竹烯和芳烃等。
研究发现:在夏季,总异戊二烯SOA示踪剂的浓度是α/β-蒎烯的两倍,而在秋季正好相反,其次是β-石竹烯酸和2,3-二羟基-4-氧戊酸(2,3-DHOPA),分别来自β-石竹烯和甲苯。异戊二烯和α/β-蒎烯SOA示踪剂在夏季较秋季丰富,而β-石竹烯酸和2,3-DHOPA在秋季为主。此外,SOA示踪剂随时间的变化、与环境温度和分子标记物(左葡聚糖和藿烷)的线性关系,以及空气质量后向轨迹表明,SOA示踪剂在夏季多来源于陆地植被、海洋生物等而在秋季多为生物质燃烧,而化石燃料燃烧及其远距离大气传输过程中产生的SOA在秋夏季均显著。在两个季节中,远距离大气运输都很重要。另外,研究结果显示从芳烃转化的SOA最多,其次是倍半萜、单萜和异戊二烯。 总的SOC对OC和WSOC的贡献分别为4.16 %-23.7 %和6.28 %-30.7 %之间,其中,夏季生物源SOC约占50 %,秋季约40 %,这表明天津市SOA的负荷量很大。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arthspacechem.9b0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