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郭华明教授作“地下水典型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来源与富集机理”的学术报告

2021-06-16

        2021年6月11日,应我院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郭华明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在16教学楼221报告厅为全院师生作了题为“地下水典型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来源与富集机理”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刘丛强院士主持。


报告中,郭华明教授围绕还原环境中的高砷地下水、氧化环境中的高铀和高铬地下水的最新研究进展展开。内容包括了高砷地下水的分布特征,砷的富集、微生物介导还原的砷释放模型、砷反应运移耦合模型等相关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地下水中铁氧化物的还原溶解、单质硫的歧化反应,微生物介导的砷-铁还原过程、不同结晶度铁氧化物等对砷富集和释放的影响。高铀地下水在河套盆地山前平原地下水的分布,及其影响氧化还原条件对U分布的影响,以及浅层高铬地下水的影响因素,深层地下水富铬过程及其对安全供水的指示意义。总结归纳了山前平原区氧化条件下Cr、U处于高价态,活性强;厌氧条件下铁锰砷处于低价态,活性强,三种元素差异性分布。会后围绕报告内容,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

郭华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项目”首席科学家,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水文学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中科院Q1期刊)主编。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霍英东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等。已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国际SCI论文90余篇,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一)、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研究者奖、“银锤奖”等。围绕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机理和处理技术开展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不仅发现了一些典型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矿物相转变是控制地下水砷分布的重要过程,而且在地下水系统砷释放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方面取得了突破,同时定量描述了含铁矿物形成和转化对砷的吸附作用机理。


相关链接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办公网 天津大学科技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