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聚焦关键】从方法到实践—科学研究:路漫漫其修远兮

2017-05-22

“科学”离我们很近,就是科研人员的日常;也离我们也很远,若不得其法,始终难见真容。

为探讨科学精神与科研实践,5月19日,地科院“聚焦关键”学术沙龙邀请了王铁军博士和英国伯明翰大学时宗波博士讲解科研之“路在何方”。

DSC04696_副本.jpg

 

  王铁军老师从自己的学生时代谈起,以生动实例就出国留学学校及专业的选择、中美科学研究上的差异、研究生课程要求以及如何开展学术研究做了“接地气”的介绍。 “兼容并包,人才聚集”是美国最大的优势,但同时课业要求严格、对待研究认真负责、毫不含糊也是其另一大特色。谈到科学研究方法,王老师表示,科研没有捷径,大量的阅读、总结、训练是必经之路,多参加学术会议,多向身边人学习他们的闪光点,从而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勤能补拙,所谓天才是由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这是一个朴素但实在的真理。王老师幽默地用年轻人常用的“重要事情说三遍”强调多读文献的重要性,很多研究过程中的方法、瓶颈,会在文献里找到答案。

  时宗波博士做了题为“Atmospheric Nutrients in the Earth System: Sources, Processes and Impacts”的专业报告,引导大家“用系统理论指导科研”,通过发散思维和迁移联想开展科研工作。他从水环境中的营养物质联想到大气环境中的营养成分,系统介绍了营养成分是什么、包括哪些,以及地球系统中大气营养物质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气中营养物质(NH4+、NO3-、PO43-、Fe)的来源包括沙尘、生物质燃烧和化石燃料燃烧等,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将影响这些物质的可溶性、进而影响其生物可利用性。最后,他总结指出,大气中这些营养物质的沉降将影响地表(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并影响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最终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封面.jpg

两个报告的主题不同,但诠释的科学精神是一致的:方法重要,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借用报告中的表达,“试验科学与模型模拟之间存在着大大的差距,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缩小这个差距”。“模型不能凭空而生,要基于实际情况,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DSC04754_副本.jpg

       报告现场气氛活跃,师生竞相提问,沟通自己在科研中的所感或是疑惑;从自己的研究出发,探讨并分享新的想法。科研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地科人正在路上 “修行”。

主讲人简介

王铁军博士,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非饱和带水文学、生态水文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Journal of Hydrology》等SCI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

时宗波博士,伯明翰大学高级讲师(副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大气污染和全球地球化学循环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在Science Advances、PNAS、ES&T等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


相关链接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办公网 天津大学科技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