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学生工作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王继龙获评2024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4-11-23

王继龙,中共党员,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2024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曾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一等奖学金等。王继龙于2022年进入天津大学地科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于贵瑞院士主攻滨海湿地蓝色碳汇研究。截至2024年,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著名期刊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JGR-Biogeosciences 上发表多篇论文。曾代表天津大学赴新加坡参加全球青年科学家峰会(GYSS),还以独立研究人员的身份参与国际研究项目,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研究者开展合作。

每一步,都算数

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对于未来个人的发展十分重要。王继龙在确定研究方向的过程中几经波折。为了确定方向,他沉浸在海量文献之中,不断阅读总结;同时多次参与前沿学术论坛,广泛涉猎。从微气象学到生态遥感,从宏观模型应用再到碳循环机制,研究方向一改再改,他也经历了满怀信心—自我怀疑—全盘否定—重拾信心的循环往复。但他认为这些经历并非是虚掷光阴,相反却让他逐渐摸清了滨海蓝碳领域的基本研究主题、现状以及进展。他的心态也在这个过程中愈发淡定从容,为之后能够迅速切入研究主题筑牢了坚实的根基。


不畏不惧,坚持进取

由于海边环境恶劣,样品难以采集,因此滨海湿地与海洋之间的碳交换研究一直是一个难点,国内乃至全球数据量都非常缺乏,几乎是一个研究空白。但王继龙却对该研究充满了兴趣,从设计实验,到开展野外调查,每一个环节都有大量的细节需要反复琢磨。在野外实验的过程中,经常要开展昼24小时的连续监测任务。又由于实验要涉及一定的周期,不仅要照顾随行人员的身体状态,还要保护好昂贵的测试仪器。除了自己的实验,他还帮助团队其他成员开展了4次渤海野外采样调查。他坦言,这些野外经历对他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一种极为严峻的磨砺。

海风裹挟着浪花,潮汐汹涌着反复。十月的渤海已经被寒风环绕,在深沉的寒冷中,圆缺变幻中的月亮映照着个人的坚持。日升月落,斗转星移,海水打磨的不仅是海岸,还有他对科研的青涩。

静水流深,藏器待时

得益于坚持不懈的努力,王继龙的研究成果得以陆续发表。通过国内外学术会议,王继龙与全球不同地区研究者交换研究经验,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向与会者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2023年,经过天津大学和会议组委会等多层选拔(仅2人通过),他代表学校前往新加坡参加全球青年科学家峰会,不仅与全球不同领域的多位青年科学家沟通交流,还向诺奖得主请教问题,令他受益匪浅。


 追风赶月,继往开来

“在地科院的日子我快速成长,取得的每个成果和每次进步都离不开我的导师于贵瑞老师的支持和鼓励。只要目标明确,想法合理,于老师都会无条件支持我去尝试,对此我一直心怀感激。”王继龙满是感慨地说道。

“此外,地科院的学术氛围浓厚,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和平台。学院时常会邀请到国内外的顶尖学者前来做报告,会议室常常爆满。得益于学工办老师不辞辛劳地付出与精心策划,我们硕博的生活也可以丰富多彩。无论是经常举办的湖畔音乐会,还是一年一度的课题组团建月,都让我们拥有了强烈的归属感。”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时间发出的滴答声,奖赏了“追风赶月”的过往,送去了“找寻春山”的信心。他将怀着对科研认真的态度,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

相关链接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办公网 天津大学教务处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