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爱国主义教育法生效实施首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天津大学建校129周年。为进一步涵养家国情怀,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2024年10月18日,地科院联合自动化学院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团活动空间举办“与老兵对话——建国60周年阅兵女兵方队总教练王俊光讲述阅兵故事”交流活动。活动邀请建国35周年、50周年、60周年国庆阅兵的女兵方队教练和总教练王俊光与师生们面对面分享仪仗兵的故事。地科院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唐阳、自动化学院团委书记吕程程、地科院辅导员王晓雨、自动化学院辅导员张增其出席本次活动,地科院、自动化学院共30余名同学参加交流。
巾帼英雄,气度非凡
1983年,北京军区军医学校受命组建新中国建国35周年“国庆受阅第一支女兵方队。次年,422名女兵经选拔成立队伍,开始训练。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女兵方队,可借鉴的经验极少,训练过程也异常艰难,但她们不畏酷暑风雪,刻苦训练,最终以昂首挺拔的身姿,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度亮相阅兵大典。
女兵们的卓绝风采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她们身着笔挺军装,步履铿锵,筑起钢铁长城,护卫祖国每一寸河山。英姿背后,是夜以继日的苦练,是无数次汗水的挥洒与泪光的交织。她们以不畏艰难的行动注解责任担当,以坚韧不拔的品格叙写爱国诗篇。
始于热爱,赓续传承
王俊光的军旅生涯开始于1980年,出生于农民家庭的他始终对部队有一种特别的向往,在经过半年的新兵连训练之后,他因各方面表现优秀被选入三军仪仗队。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50周年、60周年的国庆阅兵中,王俊光三进阅兵村,分别担任女兵方队教练和总教练。三次阅兵训练期间,王俊光保存了大量的往来家书信件,以及约30本阅兵训练日记。透过这些家书和日记,我们看到了一位老仪仗兵认真扎实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更能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变迁。
王俊光提到过往艰苦训练的经历,仪仗队队员们挤在一间屋子里,把水泥地当作床铺;为了节省粮食,大多只吃粗粮;穿的是棉布衣服,经常会有破损。特别是到冬天时,日子变得更加难以度过。但即使面对物质的匮乏与高强度的训练,忍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仪仗队仍坚守心中的理想信念,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阅兵史上最大的一支女兵方队。
择一事,终一生。王俊光用他的奉献诠释着对军队的热爱,用他的坚守传承着军队的精神。即使在退休后,他也时刻没有忘记爱国主义教育,仍然以不同的形式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微光成炬,薪火相传
在了解到了王俊光的阅兵经历和事迹后,同学们积极地与王俊光进行交流学习,分享他们的收获。
“仪仗兵们以艰苦训练与飒爽英姿展现国家军队的力量,我们是天津大学新时代的大学生,将来也会在祖国的各领域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上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我们可能更多会在科研方面攻坚克难,但我们的精神是相通的,我们对祖国的爱和为人民服务的意志是一样的。”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视频里参加1984年阅兵的女兵们,在25年后,40年后,再聚首时依然默契无间地交流操练,这让我想起了国旗护卫队共同受训的队友,一起流汗的过往让我们结下不一般的深厚友情,希望我们可以向仪仗队前辈们看齐,不愧于身上军装,维护国家的荣耀,收获珍贵的战友情谊。”
王俊光对于阅兵背后刻苦训练的生动讲解,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仪仗兵不畏艰苦、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更向我们传达了争创一流、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激励着青年学子们不畏艰难,奋勇向前,坚定为人民幸福而付出,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