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是对全球变暖最为敏感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然而,目前对于该生态系统碳水通量交换特征及其对全球变暖响应的研究仍然不足。近期,我院孙少波,宋照亮,和王铁军老师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合作,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黑河上游地区三个通量塔2015-2016年连续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各站点能量、水分和CO2通量大小和季节变化特征;采用提升回归树(BRT)模型定量揭示了降水、温度、净辐射、土壤湿度等环境因素对各通量影响的贡献率及导致不同站点间通量差异的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水和CO2通量对未来气候变暖响应概念模型。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一个显著的碳汇;整个生态系统受能量限制(温度和辐射);未来升温将导致碳汇进一步减小。
该研究对于理解气候变暖条件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响应特征及其管理具有重要价值。研究结果发表在了《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期刊上(IF,4.04)。
文章信息:Shaobo Sun, Tao Che *, Hongyi Li, Tiejun Wang, Chunfeng Ma, Bo Liu, Yuntao Wua, Zhaoliang Song *, 2019. Water and carbon dioxide exchange of an alpine meadow ecosystem i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is energy-limited.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75: 283-295.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8192319302126
图,主要环境因子对能量、水和CO2通量影响大小(上图);能量、水和CO2通量对其主要控制因子变化的季节响应概念模型(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