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首页

ES&T: 高原暖湿化加剧河流硝态氮输出

2025-10-09

氮是高海拔寒冷地区重要的生源要素,对气候变化尤为敏感:气候变暖引起多年冻土退化、冰川消融与水文格局改变,从而将长期封存于多年冻土中的溶解态氮释放到河流系统中。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其河流硝酸盐(NO3)的时空分布、以及气候与人类活动如何共同影响氮素迁移与输出,仍需通过长期观测与同位素证据进行系统评估。

近日,我院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心与国内高校合作,选取两条高原河流——多年冻土占比较高的金沙江流域(JSR)与多年冻土占比较少的雅砻江流域(YLR),基于长时间尺度的硝酸盐浓度记录数据及2013–2019年间的多次高频采样测定数据(NO3浓度与双同位素 δ15N-NO3 / δ18O-NO3;图1),结合通量重建(LOADEST)、浓度流量(C–Q)分析与空代时方法,系统解析了高海拔河流在气候变暖背景下NO3输出的长期变化规律与控制机制。

1 研究区河流硝酸盐浓度、同位素组成及来源贡献的动态变化

研究发现,金沙江流域的NO3通量增加主要受气温上升支配。硝酸盐同位素证据表明升温增强了土壤硝化作用,导致氮素淋溶增强。相比之下雅砻江的NO3输出主要受降水与径流支配,水文条件的改变显著提升硝酸盐输出。基于空代时的分析,随着多年冻土持续消退,高海拔河流的NO3输出可能由温度驱动逐步向水文驱动转变(图2),从而增加了氮素淋溶风险。

2 气候驱动的硝酸盐输出机制转变及其对氮-碳反馈的启示

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气候变暖改变高海拔地区氮循环并触发其生态与气候反馈的内在机制。气候变暖导致的NO3输出增加会加剧高原生态系统的氮流失,进而可能削弱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形成了多年冻土退化氮淋溶增强植被氮限制碳吸收减弱的负反馈链。该研究为准确理解气候变暖下高海拔流域氮循环的演变、评估相关生态与水环境风险、以及改进地球系统模型中的碳-氮耦合过程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数据与理论依据。

相关成果以 “Climate Warming Increases Nitrate Export in High-Elevation Rivers: Divergent Temperature and Hydrological Controls across Basins” 为题,发表在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论文信息:

Li Cai, Xu Sen, Yue Fu-Jun*, Zhong Jun, Wang Zhong-Jun, Chen Shuai, Li Si-Liang. Climate Warming Increases Nitrate Export in High-Elevation Rivers: Divergent Temperature and Hydrological Controls across Basins. Environ. Sci. Technol. 2025, 59(39): 21225–21236. https://doi.org/10.1021/acs.est.5c08510


相关链接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办公网 天津大学教务处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