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党群工作

学习教育|地科院党委组织“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锻造新时代过硬作风”专题培训

2025-07-02

6月27日-6月30日,地科院党委组织优秀师生党员、民主党派教师、海外归国教师代表同赴四川绵阳“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开展“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锻造新时代过硬作风”专题培训,以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磨砺优良作风、强化责任担当,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此次专题培训采取专题授课、座谈交流、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培训效果。学员们经过影视教学《原子情怀,历久弥新》、理论教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论述—弘扬科学家精神,做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奋斗者》,重走“邓稼先小道”,实地探访邓稼先旧居和四川两弹城博物馆等课程,进一步厚植家国情怀,筑牢了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坚定信念

在两弹城博物馆,学员们在详实的历史图文、珍贵的文物实体、生动的视频影像前,驻足观看、倾听讲解,全面了解中国“两弹”的研制历程,感悟科学家们在艰苦岁月中潜心研究、奋力拼搏的动人故事,理解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体会“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刻内涵。

    “邓稼先小道”是长卿山上的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承载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们的事业、生活和情感。踏上这条两弹元勋走过的道路,观他们观过的风景,忆他们思考过的问题,学员们切身感悟到他们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纷纷感慨:“这条路连接着奉献与使命,提醒着我们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同样的坚守。”

在邓稼先旧居,朴素的陈列和厚重的史料等沉浸式的现场教学令学员们对邓稼先“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于敏“我不允许任何人对中国动武”、郭永怀用生命护住氢弹关键数据的事迹等有了直观的感受和理解,党内外师生代表深深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所打动和鼓舞,纷纷表示将把“两弹一星”精神化作强大的内生动力融入到成长进步和科研攻关实践中去,以“忠诚、干净、担当”的作风,奋力投身教育强国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

教师代表王迪:穿越历史,“两弹一星”精神如恒星永恒。它启示:唯有自立自强锻造本领,艰苦奋斗淬炼意志,方能在复兴伟业中贡献星火。立足地球系统科学前沿,肩负探索人地关系、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我辈当以此精神为罗盘。不仅要学习前辈“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家国情怀,更要融入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挑战的实践,在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上,矢志书写“两弹一星”精神的新篇章。

博士生刘洋: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怀揣着科学救国、学以报国的梦想和情怀,克服重重困难,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攻难关破难题。风雨如晦家国多难,但他们爱国之心不改,报国之志弥坚。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作为一名高校学生,我们更要从自己做起,传承好发扬好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踏实科研,报效祖国。

硕士生王旭佳:在我们的生活和科研中,弘扬科学家精神要从细微处践行:遇到困难和问题,学习他们“啃硬骨头”的定力;与他人相处时,秉持团队合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团队精神;在名利面前,坚守“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如今的生活与科研不再是荒漠里的孤军奋战,但“两弹一星”精神始终是灯塔,指引我们在新“战场”,新舞台上,以赤子之心续写科技报国的新篇章。

相关链接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办公网 天津大学教务处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