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7日,应我院陈玖斌教授邀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Santa Cruz分校海洋科学研究院的Carl H. Lamborg教授到访天大地科院,并为全院师生作了题为“Glacial/Interglacial Changes in the Mercury Cycle: Submarine Volcanism and Climate”的学术报告。
Lamborg教授指出冰期/间冰期的气候温度呈锯齿状变化,并且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提出的是米兰科维奇假说,即地球绕太阳旋转会使得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匀而引起气候变化,但是这种原因产生的变化规律与锯齿状并不相符;于是又提出了火山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进而影响气候变化的假说,且这一假说的可能性相对较大。由于火山爆发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汞,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监测冰期/间冰期的汞循环变化来进一步验证这一假说。结果表明在冰期地球上的汞循环加剧,可移动的汞含量显著增多,但这种现象只在南半球观测到,而且发生的时间也没能更好地与气候变化相互对应,需要更加深入地探明原因。为了找到真正影响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的原因,构建了一个全球汞循环的箱式模型,这个模型中的汞循环主要包括陆地释放与大气沉降、海洋释放与大气沉降、以及海底沉降与海底岩浆释放等过程,通过这个模型的解释,提醒科学家们除了陆地火山作用,海底火山活动同样也是影响全球汞循环的重要因素:在冰期,大量的海水被冰冻进入冰盖,海平面显著降低,进一步减少了海底覆盖物所承受的水压,从而增加了海底火山活动和海底岩浆释放。另外,结合对其他重金属(Fe,Mn,Al)的观测,结果暗示了岩浆释放过程中,产生的液态流体和气柱对汞的释放作用存在明显不同,这可能与汞的形态发生变化有关。南极冰盖吸收了大部分海底热液释放出的汞,于是我们可以通过测定冰芯中的汞浓度来反应冰期/间冰期的气候变化。 报告结束后,地科院师生与Lamborg教授就箱式模型的构建、对冰芯中汞的形态分析是否能有助于得出更多有效信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Carl H. Lamborg博士,现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Santa Cruz分校海洋科学研究院助理教授。2003年博士毕业于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的海洋学(化学)专业,2006-2014年在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任职,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并于2012年荣任法国University of Pau et des Pays l’Adour客座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痕量金属(侧重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目前已在Nature、Science、Nature Geoscience、ES&T等杂志发表文章60余篇。现为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American Society of Limnologists and Oceanographers、US GEOTRACES等协会的科学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