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地科院傅平青教授邀请,浙江大学李卫军研究员于11月26日下午莅临我院,带来题为“海洋生物可利用气溶胶铁的产生证据及城市含硝酸盐二次颗粒物的相变特征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于卫津路校区16教学楼221报告厅举行。
在此次报告中,李卫军研究员强调了大气细颗粒物研究的重要性,单颗粒分析辅以气溶胶膜样品分析对研究颗粒物来源和输送转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报告介绍了大陆地区排放的人为源气溶胶远距离输送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效应,并在一系列外场观测及室内模拟中验证了生物可利用性溶解铁的存在。报告还介绍了城市中含硝酸盐二次颗粒物的相变特征,主要有硫酸铵-硝酸铵颗粒在增湿过程中呈现的两阶段潮解和三种物理状态,并强调了研究颗粒物表面进行的液相反应对解释灰霾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报告结束后,广大师生与李卫军研究员就气溶胶中重金属与硫酸盐的反应过程、电镜观测图像及使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李卫军研究员是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和山东省杰青获得者,长期以来主要专注于大气环境化学和气溶胶化学,主要应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纳米二次离子质谱等手段研究我国大气雾霾及沙尘暴期间大气气溶胶颗粒物,从微观角度揭示颗粒物表面及内部的物理化学特性等。目前,获相关仪器发明专利共5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国外刊物Science子刊的Science Advances, JGR, ACP等大气科学相关领域的杂志上发表论文共30余篇,出版中英文双语专著1部,H指数为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