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学术报告

2018-12-24

1215-17日,应地科院刘学炎教授邀请,三位陆生系统碳、氮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的专家来我院进行了学术交流和报告讲座,参观实验室并就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向进行了探讨。

17日上午,南京农业大学邹建文教授做了题为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的报告。邹教授主要从事陆地表层碳氮过程与全球变化研究。此次报告中,邹教授分别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集成以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三个方面向我院师生展示了他的研究团队在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氮过程及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与机制、农田碳氮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同步原位观测方法学与应用、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模型估算及减排对策、以及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结果。

QQ截图20181224182123.png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Erik Hobbie教授做了题为Insights into ecosystem functioning from global databases of plants, fungi, and soils的报告。Erik Hobbie教授长期关注树木和共生真菌(尤其是外生真菌)之间的碳、氮动态。此次报告中,Erik Hobbie教授讲述了全球尺度上植物、土壤以及真菌的氮同位素值随气候因子的变化。他发现真菌的氮同位素值对温度的响应与土壤和植物的结果相反;在氮限制系统中,土壤、外生真菌和植物之间的碳、氮循环紧密耦合;另外,在大尺度上,植物与真菌的氮同位素变化模式受土壤氮同位素的驱动。

7.png

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和西南大学的何新华教授做了题为Common mycorrhizal networks (CMNs): Their concepts and eco 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的报告。何教授的主要科研方向为植物氮/碳生理生态、土壤-真菌-植物相互作用、土壤有益微生物和碳氮磷钾积累对环境变化响应与耕地保育及地力提升等。何教授首先从菌根的来源、概念及其在植物-土壤系统中的作用介绍了菌根的一些基础知识;之后他提出公共菌根网络的概念,并就公共菌根网络的生理生态学意义及其在菌根群落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述。

8.png

        三位嘉宾给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与会的师生们也分别就感兴趣的内容与三位教授进行了交流讨论,现场学术氛围非常热烈。

        9.png

 


 

相关链接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办公网 天津大学科技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