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我院傅平青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唐明金研究员于4月9日下午访问我院,带来题为《矿质气溶胶的非均相反应》的精彩学术报告。
唐明金研究员首先指出由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排放进入大气的矿质颗粒物(也称沙尘颗粒物或粉尘颗粒物),是地球对流层大气中重要的气溶胶颗粒物之一。进入大气后,矿质颗粒物可在大气中停留数天并进行长距离传输,对环境、气候及生物地球化学效应产生很大影响。在此期间,矿质颗粒物将与包括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在内的痕量气体发生非均相化学反应。这些非均相化学反应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多种痕量气体的浓度和地球大气的氧化能力;另一方面,这些反应也将改变矿质颗粒物的理化性质,进而导致其吸湿性、光学性质、云凝结核和冰核活性的变化。
报告还介绍了大气非均相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实验室研究方法。唐明金研究员以已经完成和正在从事的研究为例,提出了计算气体扩散对非均相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一种简单方法,阐述了矿质颗粒物的非均相反应对痕量气体和颗粒物理化性质及其环境与气候效应的影响,并在最后展望了矿质颗粒物非均相反应领域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与地科院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唐明金研究员于201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气颗粒物的化学反应、性质及其环境、气候和生物地球化学效应。2005年和2008年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2011年博士毕业于德国马普化学研究所,之后在德国马普化学研究所、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爱荷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已在Chemical Reviews和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等国际一流SCI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等。现为Atmospheric Measurement Techniques副主编,并受邀担任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和Atmospheric Measurement Techniques联合专刊客座编辑。